找到相关内容703篇,用时4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西藏宗教艺术(1)

    独觉乘的信徒最后都要修得阿罗汉,但是由于两乘信徒“空”的概念不同,所得阿罗汉位亦有质的不同。除了上面所说二乘的区别外,声闻乘和独觉乘皆有“”之说。“”的名称如下:  1.资粮道  2.加行道 ...实践静默祈祷观修。如同小乘一样,大乘也分为的顺序、名称以及各道之间的细目,与我们在上一章介绍的小乘的顺序名称以及各道之内的细目基本相同,因而就没有必要将大乘的情况详细列出。但是,大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647691.html
  •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兼论《桃花源记并诗》

    无间然。  生皆由化化,化化更相缠。  宛转随化流,漂浪入化渊。  化为海,孰为知化仙。  万化同归尽,离化化乃玄。  悲哉化中客,焉识化表年。  按晋庐山诸沙弥《观化决疑》诗今虽始见于明冯惟讷辑《...其中“漂浪入化渊”之句,是用《神释》诗“纵浪大化中”之今典,并射渊明之“渊”字,尤为此诗是驳《形影神》诗之作之确证。“化为海,孰为知化仙”,本《沙门不敬王者论》“三界流动,以罪苦为场”18语意,...

    邓小军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4757685.html
  • 《观无量寿经》导读

    身光]举身4光中,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5[天冠]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6  佛陀告阿难及韦提希:观想看见了无量寿佛了了分明之后,接下来应该观想观世音菩萨...在菩萨的通身大光明中,众生的一切色相,都在其中出现。观世音菩萨头顶上用毗楞伽摩尼宝所制的天冠中,有一个站立的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观面色]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

    净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34977180.html
  •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二)

    婆罗门教传统的“三”说不同,而说有天、人、鬼、畜生、地狱,或加阿修罗,称“”、“趣”或“六”、“六趣”,或趣,指死后所未能之处,所走之路。六中天,人、阿修罗三为善业之果,乐多苦少乃至纯乐无苦,称“三善道”;鬼、畜、狱三为恶业之果,多苦少乐乃至纯苦无乐,称“三恶”。也有把阿修罗也划归恶的。佛典说,众生自无始以来,在或六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出此入彼,无休无止,就像车轮转动不停...

    陈兵教授

    |轮回|生与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3/08352721533.html
  •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四)

    佛典中将一切众生按生存状况,从不同角度分为各种类别,常见的类别有三界、四生、、六、七、九类、十二类、二十五有。   三界,是按性欲的有无和身体的物质形态所作的粗略划分,界,乃界限、类别之义。...地狱、阿修罗和天道中的六重欲界天。二色界,色乃形相质碍义,色界众生的特征,是无食、色、睡之欲,而有有形的身体,唯属天道中的色界天,按其精神状态分为四层禅天。三无色界,此界众生不但无食、色、睡等欲,...

    陈兵教授

    |轮回|生与死|陈兵|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5425422132.html
  • 大乘佛教简介

    就是看他的外表庄不庄严;但 是我们只能看到他的表相,无法见到他的内行,真正的修行是在于内 心,这是他人无法见到的。   学佛有五个次第,就是修行。修行分为小乘与大乘 叙述如下:第一资粮道,就是积聚一切的善业。虽然善业 不能究竟解脱,但是善一旦增上时,恶就能递减。积聚善业的方法有 很多,凡是以慈心、悲心、菩提心所做的任何事,哪怕只是一种观想 或...

    洛本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343992.html
  • 《法苑珠林》记载隋安德王雄百官等《庆舍利感应表(并答)》

    十二月内夜光照五十里 泾州大兴国寺立塔。三处各送旧日。非世所有。合用为函。恰然相可 蒲州栖岩寺立塔。地震山吼钟鼓大声。又放光。至二百里皆见 泰州岱岳寺立塔。夜振鼓声。三重门自开。有骑从庙出迎。光瑞非一 并州无量寿寺立塔。初昼昏云重。将下舍利入函。天晴日照。复放神光。天神现形。莫知多少 定州恒岳寺立塔之日。有见异老公。来施布负土。毕已失之。旧此无水。忽有水流。前后非一 嵩州闲居寺立塔。感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2462825.html
  • ”在佛教中的意义主要是 :

    涅槃;菩萨以三十七道品、六波罗蜜为,而求佛果。此外,惑、业、苦,称为三;惑为业之通路(通入、能通),业为苦之通路,苦为惑之通路,三者如轮,循环不止(轮转)。复次,所谓三恶、六等,即是依善恶...,加上人、天则称,再加阿修罗,则称六。此外,又有正道、邪道,内道、外道,难行道、易行,惑、业、苦三等各种名目,兹不枚举。  [参考资料]《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一;《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1764912.html
  • 菩萨住平等法中不动行菩萨事

    诸法平等,佛不用神力,於诸法平等中不动而拔出家生吾我相,以空度生死乃至知者、见者相;度色相乃至识相;眼相乃至意相;地种相乃至识种相,远离有为性相,令得无为性相,无为性相即是空。”  佛陀的意思是说:...中,认为有我相、人相;更执着地、水、火、风中的地种相及六识的识种相。因为家生在这现象界执着各种相,所以轮廻之中,痛苦不已。菩萨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无住相住平等法中去度脱家生,使所有家生离有为相...

    智铭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3767268.html
  • 净土十疑论·第十疑(文白对照)

    西方的人,只要修两种行,就一定能往生。一种是厌离行,一种是欣愿行。   厌离行是说,凡夫从无始以来,就被欲所缠缚住,因此在里面轮回,受种种的苦,因此如果心里不厌恶此欲,不想离开此欲的话,...种子,得生彼国?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   答: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欲缠缚,轮回备受众苦,不起...

    智者大师

    |净土十疑论|净土|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20134990873.html